文章详情

会员动态 | 东郊记忆里,藏着“遗迹里的奇迹”

作者:

发布:2024-01-11 14:13:27

阅读:24

· 潮东看

     东郊记忆,城东“时尚新耍家”,越来越多时尚品牌正选择将它作为在成都的第一时尚发声窗。于是,我们开辟了这个集时尚、艺术、音乐为一体的小天地,为你带来国际/国内/本地的潮流讯息,逛遍全世界。

 

     当我们从窗口探出头时,世界也正在「潮东看」

 

     当下的东郊记忆,是城市的热门打卡地标,是青年的潮流生活发生地。而当我们卸下潮流的外衣,科幻的装置,赛博的光影,东郊记忆也并不单调——

     充满情感记忆的红砖厂房、具有工业符号感的构筑物、高大的锅炉罐体和工业烟囱,灰白的水泥墙写着建设时代的标语,作为成都历史工业遗址重点更新项目,东郊记忆对成都人来说,更代表着一段经典岁月的记忆。

     11月18日,“中国工业文化创新创意联盟”发布暨纪录片《遗迹里的奇迹》开机仪式即将在东郊记忆启幕,而这些共同构成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也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世界讲述它们的故事。

 

图片
图片

     启幕之前,让我们一同再次去感受,东郊记忆里那些或显著、或隐秘的工业遗迹。

 

· 工业烟囱
图片
图片

     还未真正靠近东郊,已能从远方看见矗立在园区侧面,高耸的工业烟囱。一座为红砖柱,一座为水泥柱,如同巨人般,守望着这205亩的土地。

     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在成都蓬勃展开,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向成都东郊大转移,1958年,东郊记忆的前身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建成投产。1964年,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支批量生产的黑白显像管。两年后,这里又试制出中国首支有着“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

图片

 

· 工业建筑
图片

      进入南大门,右侧是一面巨型涂鸦墙,无数人在这里拍照留念,不少街舞er将它作为舞蹈视频的背景。而涂鸦墙背后,曾是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第一道生产工序所在地。

图片
图片

     穿过一小段走廊,抬眼便能看见一座方正的高塔。它是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里的物料塔,料塔内部曾有3根壁厚30厘米、贯穿4层楼的高强度水泥料筒,整个厂区生产作业的原料会通过管道和各种传送装置运输到厂区各处加工。

图片

     而现在,它是一个名为LIMIT GALLERY小型艺术展览空间,东郊记忆将大部分工业建筑保留下来,并转换了原本建筑内的机器及设备的功能。

图片
图片

图源/ LIMIT GALLERY

      在工业横街,这些纵横交错的运输管道也保留下来,鲜艳的漆色与周边的水泥墙形成对比,成为前来东郊记忆的摄影爱好者们所钟爱的取景物。

图片
· 工业锅炉
图片
图片

      锦鲤水池,从东郊记忆西大门进来第一眼就能看见,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有过带着娃,坐在池边看一下午锦鲤的经历。

      而这锈迹斑斑的瀑布柱体,是由原红光电子管厂遗留下来的锅炉切割改造而成,整个水池的围边,用的是原厂制造的红白玻璃壳。

图片

      国营红光电子管先后建成彩色显像管玻壳生产线、电子枪生产线、电视机生产线,成为当时全国唯一能从玻壳到电视机一条龙生产企业。

      人们总是能一眼看到这见证了时代变迁的罐体,潺潺流水从罐口倾泻,仿佛也蕴藏了整个老厂对未来的期许。

 

· 蒸汽火车
图片
图片

     东郊记忆园区东南处,一列标号为“1519”的四川境内第一批蒸汽式火车头和4节绿皮车厢停在一段保存完好的铁轨上,每天来往着数万人,总有人停下拍几张火车头。

     火车专线是老工业基地重要的物资运送方式,部分军工企业拥有自己的轨道专线,这里,就曾是原红光厂用于运输材料的物流站台,建设年代的热情穿梭来往,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次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会、成都传媒集团发起,在东郊记忆发布成立“中国工业文化创新创意联盟”,并以东郊记忆为大型纪录片《遗迹里的奇迹》的起点,是对东郊记忆作为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文化创意转型成果的高度认可。

      东郊记忆在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上,为位于城市核心区位的老厂房改造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厂房没有被推翻,而变成认识成都的新窗口。

       如果你问,什么是《遗迹里的奇迹》?
       或许东郊记忆就是答案。

图片

 

推荐阅读